“十四五”开局,《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明确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委印发,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引起各方关注。要完成目标有哪些难度,《意见》对行业有何影响?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能否抓住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机遇?
纲领性文件出台意义重大,未来还需编制规划
还需系统、全面、深入地编制以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规划
“污水资源化利用概念不是刚提的。”参加过去年国家发改委座谈会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说。
从“九五”开始,国家发改委每5年编制一次《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污水资源化利用都有明确要求。
“十一五”以来,无论相关部委还是国务院,都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提出清晰目标。 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明确,到2010年,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更高目标,将“十二五”规划中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从15%提高到20%。
2020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开始研究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半年后,《意见》应运而生。
“《意见》按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多部委联合出台,级别高,更说明污水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王凯军认为。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要素之间不适配是我国基本水情,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洪臣说,我国水资源高度紧缺并非因为水资源总量少,我国单位面积水资源产生量为29万吨,已达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人口多,农业、工业等方面消耗量大。
他算了笔账,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3万亿-2.8万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总量的30%左右,约6000亿-7000亿立方米。在工业循环用水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每年农灌刚性需求约400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约800亿-900亿立方米,后两项已接近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成为限制性因素。“跨流域调水只能局部缓解问题;海水淡化耗能高,受能源制约,也只能缓解沿海城市部分地区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依靠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意见》的出台有其必要性。”他说。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预计到2025年污水基础设施也基本完成。王凯军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化、出台《意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洪臣指出,《意见》只是纲领性文件,未来还要做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规划先行,在国家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全面、深入地编制以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客观地设定具体行动目标。
如何保障资源化目标顺利完成?
需确定统计考核体系、再生水价格体系,理顺融资机制
《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哪些领域达标难度大,如何保障目标顺利完成?
王洪臣认为,近二、三十年来工业循环用水水平进步较大,工业节水潜力挖掘较深入。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发布2019年度我国用水效率统计分析结果,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60.8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3.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8.4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7.5%。
同时,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问题突出。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为750亿立方米,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量仅73.5亿立方米,回用率不足10%。其中,我国城镇再生水利用量94.02亿立方米,全国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5.98%,还有很多地区未启动再生水利用。
可见,再生水利用率达标难度大。两位专家认为,再生水利用的概念和统计口径需进一步明确,如再生水做生态补水能否算资源化利用。
记者发现,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新解释中包括“生态补水”。《意见》明确,污水处理资源化是指将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
“目前再生水做景观补水多,收费利用少,未来要加强有目的利用、付费利用。”王凯军认为,相关投资和收费机制亦需完善。
王洪臣表示赞同,他认为首先组织体系要到位,针对目标确定统计考核体系,以考核促达标。其次,理顺再生水价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涵盖再生水生产成本;同时再生水回收利用管网建设费用高,政府应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第三,理顺融资机制,如税收减免政策有利于企业融资,提高企业生产再生水的积极性。
《意见》也提出,健全价格机制,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完善财金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鼓励地方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规拓宽融资渠道。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市场空间潜力巨大,技术成熟经济可行
为技术、设备高端制造业带来机遇,污水处理提倡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
《意见》要求,强化科技支撑。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污水处理企业等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战略联盟,重点突破污水深度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编制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实践案例,推广一批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污水资源化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目前创新技术已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了。”37000Cm威尼斯董事长文剑平表示。
随着污水资源化加速推进,未来水处理产业空间有望逐步被释放,其中膜产业最被看好。有观点认为,膜技术是最适合资源化改造的水处理技术,水处理产业中最受益的莫过于膜处理市场。
文剑平认为,《意见》将为技术、设备高端制造业带来机遇。15年前,37000Cm威尼斯提前布局资源化利用,潜心膜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日前发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中,37000Cm威尼斯凭借自主研发的“双膜法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入选目录。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技术可将市政污水变成新水源,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就地造水。
37000Cm威尼斯“双膜法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产水回收率≥95%,结合浓水处理,回收率可达100%,具有节能降耗的实效。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国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国家重点水环境敏感地区推广应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湖泊污染地区污水处理问题提供了突破性技术支撑。
而由工程院院士曲久辉等9位专家提倡污水处理概念厂,其“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追求,与资源化利用相契合。
概念厂把注重循环、追求资源效率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强调水源、能量、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化范围更全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比如,其产出的水资源,可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补给;产出的有机质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为周边农业、种植业、园林景观等提供品质稳定的肥料,带动其实现绿色发展。
“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聚焦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回灌地下水以及氮磷等物质提取和能量资源回收等试点示范;建设资源能源标杆水厂,开展污水中能量物质回收试点。”《意见》指出。
目前,宜兴污水处理概念厂已见雏形,今年年中正式投运。王洪臣说,概念厂资源化利用的理念已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资源能源标杆水厂先行先试,未来推广也期待得到更多政策支持。